首页

免费sm视频 在线

时间:2025-05-28 03:05:58 作者:【民生调查局】掏空老人钱包!记者调查虚假“保健品”收割套路 浏览量:83263

  编者按:   这里是民生调查局,见人所未见,调查民生之变。关注你想关注的、你没关注的,调查你想看的、未看到的。

  中新网北京5月27日电(左雨晴) 近期,多名消费者向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反映,一些看似售卖油盐酱醋米等农副产品的店铺,暗地里却偷偷向老年人销售高价“保健品”。有老人受骗金额达数十万元。

  这些老年人是如何一步步落入高价“保健品”陷阱?中国新闻网记者近期采访了多位受骗老人家属及曾经的保健品销售,还原保健培训课堂“收割”老年人的“套路”。

  花50万元买“保健品”,竟包含压片糖果

  硒肽、富硒植物蛋白精萃片、红曲植物甾醇硒精华片……家住北京的徐女士向中新网记者展示了自家老人四年来在“硒品优选拼团”购买的“保健品”。据她估算,四年来,老人高价购买各类富硒产品至少花费了50万元。

  “我曾亲耳听见上门服务的业务员说,有病人肝癌晚期,吃过这些‘保健品’后症状缓解,暗示这些东西有医疗效果。”徐女士说。

  记者注意到,徐女士展示的这些“保健品”实际并没有保健食品标识。

  受访者提供的希欣康红曲植物甾醇硒精华片照片

  以其中的“希欣康红曲植物甾醇硒精华片”为例,销售人员向老人宣传该产品有保健功效,但实际该产品并没有保健品标识,包装上甚至还写着“压片糖果”。

  产品生产方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网站截图

  该产品生产企业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的网站显示,该精华片是一款“专业级心脑健康呵护产品”。但记者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该商标注册范围为“茶饮料、茶、糖、奶片(糖果)、蜂蜜、以谷物为主的零食小吃、饼干、谷类制品、米、酵母”。记者尝试官网电话等多种方式联系该公司,但始终未能接通。

  中国商标网截图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蒋卓勤此前向记者表示,此类产品既不是保健食品,也不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只是普通食品,更不能违规宣传它有治病效果。

  电商平台标价500元,卖给老人2000元

  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了解到,即便一些有保健品标识的产品,相关商家在向老年人推销的时候也存在加价行为。

  今年4月刚从此类店铺离职的李明(化名)告诉记者,她此前所在的店铺就售卖过“有保健品标识但利润极高的产品”。例如“野因氏胶囊生命素”在电商平台上的标价450至700元。但李明向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出示的售卖清单显示,同样的产品卖给老年人,售价可以达到2000元一盒。“有老人一口气买了8盒。”

  李明(化名)所在店铺卖2000元一盒的生命素,在电商平台上标价500—700元。

  值得注意的是,李明提到的“野因氏胶囊生命素”,包装标注保健功能为“免疫调节、调节血脂、辅助抑制肿瘤”。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等内容。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2023年联合发布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中,也不包括上述表述。

  也就是说,保健食品不得宣称具有抑制肿瘤、免疫调节等功能。

  老年人为何会相信此类有明显漏洞的产品具有保健功效,还花费不少钱购买?

  在李明看来,其中重要原因是推销人员的“套路”。

  免费赠送鸡蛋、大米吸引老人进群

  李明告诉记者,此类店铺通过免费赠送鸡蛋、大米的方式吸引老人进群,在线上直播间售卖廉价生活用品。老人上门取货时,店员会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筛选。半个多月后,店里开始约这些老人来听课,并推销上千元一盒的鹿茸等产品。

  “那些老人大约七八十岁,保健品都是上万的买。”据李明回忆,每天大概有30多名老人来店里听课。这些人就成了推销人员的“线下客户”。

  老人们在被发展成“线下客户”后,还会被划分等级,并筛选出“优质客户”。

  “开会听课,看你买什么东西、花多少钱,再评成4个会员等级。大的产品就给那些A级客户,稍微好点的产品给B级客户,一般的给C级客户,比较不好的给D级客户。不同客户买不同的产品,待遇也是不同的。A、B级客户,鸡蛋面粉油盐随便送,还可以组织免费去旅游;C、D级的只有鸡蛋。”李明说。

  对于这些会员的购买力,李明记忆犹新。“有一次从北京过来一位‘教授’,20多名老人上了2个多小时‘培训课’,成交金额就超过了20万。”

听课老人的学习笔记。 受访者 供图

  线上“培训课”每天密码不一样

  除了环环相扣的“套路”,举报困难是消费者反映的一大难题。很多商家通过设置层层伪装,用各种办法规避相关部门检查。

  中国新闻网《民生调查局》暗访了某连锁富硒农产品超市,该店铺暗藏在小区附近,无论是货架上的米、面产品,还是商品标价,看起来都毫无破绽。只有墙上关于购买保健品的提示、店铺里间聚集等候的老人和店员招呼老人签到的声音,让人察觉一些异样。

  “这些高价推销品并没有摆在货架上售卖,且没有明码标价。”有受访者反映,其父母在该超市每天“上课打卡”,首次消费就高达3万元。她表示,自己也曾拨打12315进行投诉,但由于这家店铺货架上摆放的是合格产品且具有检测报告,商家又否认宣传相关产品可治病,因此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后无法处罚,只能协调退款,店家后续照常组织老年人上“培训课”。

  同时,一些店铺也开始将老人的“培训课”从线下改成线上,让商家推销更具有隐蔽性。“每天早七点到八点,业务员会发链接给老人听课,每天密码不一样,没人邀请或不知道密码就进不去,他们在直播间内也尽量规避敏感词汇。”徐女士说,长期听“培训课”的老人非常相信这些产品,被儿女发现后也不愿意退款退货,甚至在儿女报警后,老人还帮着推销员说话。

  听课的老人为何会将推销员的话奉为圭臬?

  李明对此记忆深刻。“老板说,不要把这个行业看做是卖保健品的,就想象我们是陪伴孤独老人,提供情绪价值。有些老人发现被骗了,担心儿女怪罪也不敢说,只是不来店里了,老板就说可以把他们再哄来。”

  对于老板每天的“洗脑培训”,有一句话李明印象很深。“老板说:‘谎话你说了100遍,自己也会觉得是真的。’这是他的经典语录,真是刷新我三观。”

  专家出招:防范保健课堂收割老年人

  时代九和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孟健向记者表示,此类商家的违法行为具有隐蔽性,对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而言主要难点在于取证。由于商家售卖的“特殊产品”本身不属于不合格产品,所以售卖该类产品不直接构成违法。其违法的关键点是针对产品内容及功效的虚假宣传,故执法部门只有当能够证实商家存在虚假宣传时才能作出处罚。

  “如果商家被证实构成虚假宣传,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之规定,市场监督管理等执法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在行政处罚之外,不法商家还可能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孟健说。

  孟健指出,消费者维权需要能够证明遭遇欺诈的证据,通常包括录音录像、聊天记录、宣传单或产品介绍网页(含网址)等形式。“对待该类欺诈行为,关键是让购买者认清不法商家的真实面目。现实中该类事件的痛点在于,以老年人为代表的受众,基于错误认识拒绝指证,甚至维护不法商家。”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防范“保健品”诈骗老年人消费提示,提醒老年消费者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陷阱。

  市场监管总局强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保健食品不能宣传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在选购过程中,要注意警惕“免费”陷阱,避免被免费健康讲座、免费体检、免费礼品等诱导进入消费陷阱;并拒绝夸大宣传,果断拒绝违背科学常识、宣称具有“神奇疗效”“包治百病”的“保健品”。

  截图自市场监管总局官网。

  孟健建议,家属应当充分理解受欺诈的老人,可以尝试通过科普让老年人明白购买的所谓“保健品”并不具备宣传的功效,也可以请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具有公信力的权威机构给出解释说明。在能够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也可以陪同受欺诈老人再次走访商家。

  “不法商家大概率不会再次公开宣称保健、治疗等功效,这样受欺诈的老人就可以认清不法商家‘挂羊头卖狗肉’的真面目,从而积极主动配合。这种情况下,即便无法收集到有效证据,也不会继续扩大损失。”孟健说。(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2023年度长篇小说五佳”花落毕飞宇《欢迎来到人间》、陈彦《星空与半棵树》、张平《换届》、贾平凹《河山传》、李宏伟《信天翁要发芽》。

国务院报告:截至2023年底中国托育服务全职从业人员约112.4万人

自2月26日起,为期1个月的青海省万名干部下乡活动正式启动,该省抽调的宣讲干部将与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起进村入户,广泛深入宣传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学习推广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完)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看上海主题活动举行:寻美百年新华路

期间王华又遭遇意外碰撞,其神经纤维瘤再度受损,出血情况严重且难以控制。在当地医院紧急处理后,来到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就诊。医生经过细致检查,发现其腹背部、右腹部瘤体,较上次来院时显著增大,且由于瘤体反复破裂,伤口无法愈合,如果不进行有效手术干预,极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你的电动自行车换新了吗

10月下旬以来,由于冷空气势力弱,中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同时,近期华北、黄淮等地部分地区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出现了雾和霾天气。

(投资中国)皇家加勒比亚洲区总裁刘淄楠:上海作为国际邮轮资本亚太投资门户地位也在回归

广州市21日在白云万达广场举办大型招工见面会,268家参会企业提供岗位1.11万个,主要来自制造业、商业服务业、酒店餐饮、批发和零售、交通物流配送等多个行业。据悉,这是广州龙年新春招工服务周首场活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